到岛礁区钓鲈,常有巨型鲈鱼出没,10~15千克级的巨鲈力大无比,没有质量过硬的竿、轮、线和路亚拟饵,是要吃“败仗”的。尤其是大中小型路亚、小型铅坠、阿波浮球要多备几枚;还要备以大型鱼护、养鱼绳搭扣,大型抄网或搭钩。例如笔者所用钓鲈路亚装备是DAM3.9米路亚竿、4500型迪佳线轮、110米30磅火线、10~18CM路亚(2~3枚三锚钩)、20~30克重铅坠、阿波浮球2~3支。长柄搭钩一副。岛礁路亚钓鲈,可以坐在船上漂钓或泊钓,但由于船到礁石浅水区容易触礁,不安全;加上船的机器轰鸣声、风浪拍击声、晃动声,都会使附近的鱼受到惊吓,不敢吃食。故坐船甩路亚上鱼率并不理想,选择钓点和转移钓点,都要开船、停船,既麻烦又行动受制。然而当我们渡舟登上较大较安全的岛屿、大礁盘、大岩石或退潮后露出海面的矶岩突起时,这四周可选的甩路亚钓点就多了。不过此时你务必先要向有关方面准确了解清楚涨、退潮时间段和潮位水线,要留有安全的退路和制高点,这一点在海矶钓中很重要,生命和安全毕竟要放在第一位。根据鲈鱼喜欢生活在坑坑洼洼、凹凸不平、大坑小洞的岛礁矶岩间潜伏、偷袭鱼虾蟹的习性,在水色不是清澈见底、水深1~2米、3~5米,风浪都不是太大的天时地利下,就正是甩路亚钓鲈鱼的好钓点。
3 X* o4 `' |9 R. Z3 B" f" k; ^8 I
7 H+ d, O3 }& K2 F. h: [ 选择路亚和组装路亚钓组:最好于钓前进行测试和组装;因路亚小鱼大小轻重不同,有的是全浮性,几克重,很难甩出甩远;还有的是半沉性和全沉性,自身重量也只6~13克、17~27克,即使让钓手挂上线、使出浑身力气,也不过甩出20~30米远,若遇上较大的侧风、顶风,更难甩远,一天叫你甩上几十次、几百次,那是相当吃力的,体能会严重透支,弄不好还会扭伤筋骨。按照国际流行的“路亚钓法”,是竿线轮挂上路亚后,直接向施钓点的水面抛投出去,每抛一次必须收线一次,然后接着再抛、再收,几十次几百次地重复这个“程序”;而逗鱼咬路亚的技巧,就是你可以将路亚尽力抛投到不同的钓点和水面,在每一次的收线过程中,要对水下有可能藏有鲈鱼的地方进行“搜索”,即通过控竿和缓缓收线的过程,要让路亚“且行且舞”,做出各种动作和姿态,如点动、上升、下潜、扒波、波扒、摇摆、停顿、续前。打一个比方,就是要让你操控的路亚小鱼,在一路回牵时就跟“喝醉酒”那般“东倒西歪”,“跌跌撞撞”的,从水面的上中层“搜索”前进,目的就是引起潜伏鲈鱼(有时还有石斑、黑鲷等鱼)的注意,引逗它来攻击路亚。当你感到竿梢被前方水下猛力一掩时,就说明大鲈已经咬中路亚,钓手此时所要做的,就是要“钢中带柔”地立即扬竿作合,而且还要第二次、第三次不同角度“补扬”两次,争取把上钩大鱼 钩牢、钩扎实。这里要注意的是,不论钓手用直抛还是用侧抛式抛投路亚,当抛后持竿收线操控路亚“跳舞”时,最好是把竿前倾,与人体保持45°角,这样就给“扬竿作合”留下足够空间。线轮应关上逆止开关,曳力调至3~4千克,收线与竿梢调控路亚动作要同时进行。收线速度在深水区宜缓,因为搜索沉降幅度空间较大;而在浅水区因搜索沉降空间相对狭小,如果路亚收线速度迟缓,就易沉底挂上礁石,造成损失。对于这些“细节”,钓鱼时都应予以把关。 为了克服“甩路亚收路亚”频率高、劳动强度大、体能消耗多的弊端,笔者对此“国际流行钓法”根据自身经验进行改革创新,发明了“路亚漂浮钓法”,即在路亚后边的钓组上安装一支可调控的阿波球形浮漂,靠近路亚的线上穿上几粒空心小铅坠,经调漂后,要让路亚加几粒小铅坠的总重量,约等于50~60克的重量,并小于阿波浮漂的浮力。根据钓场的水深和路亚预计搜索的中上水层,就可以把路亚距浮漂的距离,直接锁定在0.6~1.0米,或1.0~1.5米之间(这个距离和路亚预设泳层可以随时调整)。当路亚有了加重的运载抛投和抛投后的承载浮力装置,便“如虎添翼”一般,不但可以把抛投距离提高一两倍,还不必担心它会“沉底触礁”;而在操控手法和收线速度上,则可以任意延长,把路亚的原“走马看花”改为“仔细搜索”,这无疑会大大提高咬钩频率和上鱼率。当大鲈咬食攻击路亚时,此时不是凭“手感”,而是见红色的阿波浮漂“黑漂”——被拖入水下了,这正是明显的扬竿作合时机。而我这种“吴氏路亚新钓法”,似乎又与“浮游矶钓法”拉近了,且不管这些“亲戚关系”了,只要符合实用,能提高上鱼率,能节约大量不必要的体力强度付出,把“甩路亚”钓也变得轻松愉快,老少皆宜,我觉得此法还是值得向大家介绍的。 大鲈鱼上钩后,出于它的逃生本能,也会玩出几出“花招”。一招是猛力冲逃,要线20~30米。 二招是摇尾甩头跃出水面,企图把嘴上的扎刺甩脱,行话曰“洗鳃”。三招是钻洞,或曰“打桩”。钓手能顺利闯过它这“三关”,胜利基本在握;拖鱼至岸边后,最好用大搭钩伸入鱼嘴,大搭钩钩尖朝向鱼嘴下颌软膜处,轻轻一挑即可扎通,拖鱼上岸至安全处。小鱼放生,大鱼也要暂养起来。
1 G. a0 r: R3 `1 o) e3 q7 ]0 ?3 X- i* Q- j4 B' A/ q* b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