远投技法顾名思义是一种专门的远投竿的钓法,远投竿看似与我们通常使用的“海竿”,但是实际上有所区别,这种竿原用于海边滩钓,适用于海边滩涂水下没有礁石的地方,同时也适用于淡水钓。远投竿由于其远距离的优势被海钓者所青睐,并在近年来逐渐为淡水钓爱好者所采用。
' h$ F3 s* [& j- }5 C# T 1:远投的目的/ G" d1 E7 ~8 S! H7 i: i
远投是为了找到鱼类藏身之处或者鱼类必经之处,而手竿受长度所限无法达到这一要求,普通海竿的投距很难突破70米,而很多大水面的钓场,距离鱼道越近的地方才会有更多的上鱼机会。0 H& O- j5 g2 f4 o2 ?& a
2:远投竿与海竿的区别
% c) n9 x: f$ R 远投竿是海竿的一种,根据钓场的需要演化而来。一般淡水钓爱好者所使用的海竿均在3米左右,也有使用3.9海竿的,虽然长度已经达到了远投竿的要求,但是竿子的调性和设计均有不同。远投竿一般为振出竿,为减小过线阻力,导线磁眼一般为5个,节数根据竿长不同有4-6节。/ K( t9 x4 e `& f
远投竿的基础长度应当为3.9--4.5米,硬度(锤负荷)为25号-40号,40号以上的比较少见。通常锤负重值越大,竿子的硬度相应增加,如果一支远投竿标号为30号,那么就是说适合的投掷铅锤为30号(相当于112克重)。
, C- e1 U$ L+ G3 r9 l& ^# p# v 远投竿的底把到绕线轮之间的距离较长,通常为50-60厘米,为了增加力臂的一种设计,目的只有一个,远投。 3:距离和阻力 9 n, ]# ^& u+ T( s
如果想达到更远的距离,必须要克服来自各个方面的阻力。
, Q; x( S& X' a! t; t( d 1) 空气阻力
+ `0 p8 M( c* J) N8 n 远投最大的阻力来自主线与空气的摩擦,较细的线径通常阻力较小,远投钓手通常以较细的线径以求获得更远的投距。投竿的时候应当考虑风对线产生的影响,如果有风,要选择风停的间歇投竿。
! i6 [ |% w# j$ n: X" d+ W; p 2) 线的阻力, U& v: y G- R, w, x' v) {/ t
要选择相对柔软的钓线,硬线的记忆较强,尤其是在线杯上缠绕过久已经老化的线,带有很强的记忆,所以为了尽量减小线组的阻力,钓线应当尽量的细,柔软,尽量每年一换。+ y a1 l3 }& e# I' i
3) 导线环(磁眼)的阻力
1 d8 ^6 R: m m6 s! Z 为了减少出线对导线环的摩擦,远投竿通常为5个导线环,质量好的导线环内壁光滑耐磨,市场上比较认同的导线环及轮箍为fuji品牌,一般中端以上的远投竿通常选用这个品牌的导线环。
" k& g, J' B g9 Q* X$ } 4) 绕线轮(卷线器)的阻力
# ?. X) X* K' }$ ?1 ?6 ? 绕线轮的杯头在出线的时候会与线摩擦形成阻力,现在很多厂家专门设计了远投轮,杯形较高,线槽较浅,杯体略成锥形上细下粗,杯头边缘为斜坡设计,总之一切都是为了出线迅速和减少阻力。为了减小阻力,线杯应当尽量缠满,为了防止乱线,不要轻易打开反转开关,需要拽线的时候可以将泄力调松。
; Y: k: e2 j7 u) X0 P, t" R* `8 r6 a 通常适合淡水远投的绕线轮型号在5000-8000。4 U3 t) F) n1 I7 h' P o
4:投竿技巧与方法# B( R4 S0 y# {: A5 {; S+ B; {
1) 正投
* N9 p- J K+ q/ U! Q+ ^% m 风线1米,打开线杯,食指搂线,搂线角度与竿为90度(防止乱线),举竿过头顶正中,左脚在前,右脚在后拉开距离,眼观前方落点,身体后仰,用腿力及腰力带动,双臂发力抛投,出线角度为60度,停竿角度为45度,并保持这一角度直至铅锤入水,铅锤一般不触地。
2 F; u9 f8 J: S ? 2) 侧投
7 Y; K5 F2 Q! l1 a 风线1.5米,打开线杯,食指搂线,抬竿至右侧(线杯在右耳处),双脚前后分开,眼观落点,举臂,身体后仰,眼上望(加大身体后仰角度),此时铅锤拖地(内拖或外托),此时风线一定尽量绷直,防止竿梢缠线。) w0 G3 s( \3 i6 p# ]- a0 v
内拖:风线向内侧绷直,铅锤触地,与竿身形成开口朝前的躺倒的V字。2 l9 ]5 F9 d, [
外拖:风线向外侧绷直,铅锤触地。5 W2 u) r- Q" C
3)360度抛投 & c2 [, |" R: m7 q0 j' O6 G
360度抛投法是比较专业的远投法,国际远投大赛中参赛选手常用的抛投法,主要是利用身体的急速旋转发力,技巧性相当高,难以*作,对场地要求较高,适用性不足。
: b' D) @! S9 O5 t7 ` 5:远投钓法的灵敏与迟钝
; ~% {1 _% ?* e 手竿竞技钓法中小钩细线的灵敏追求同样使用于远投钓组,远投钓法一样适合垂钓鲫鱼,主钓鲫鱼等小型鱼类应当采用软梢投竿和适当的线组配置。
; D( \, G% n; P+ O* |1 } 提竿主要靠竿梢的动作来判断,铃铛和警报器往往反应滞后,当然需要辨别竿梢的动作,过滤掉小鱼啄食的信号及风和浪的影响导致竿梢点动,用好的鱼钩是中鱼的关键。/ L4 x0 O# P) \, ~+ _1 _: ^
如果垂钓目标鱼为大型鱼类,不妨用硬调投竿,本人喜欢用3号主线,串钩主线为5号,绑钩子线为3号,这样的线组较为灵敏,但是不适合挂底的水域,如果是硬调竿,建议使用4号或以上主线。4 C5 F! a+ W. s- _
远投线组选用4号主线可以控制20千克以内的大型淡水鱼,这需要调性合适的钓竿,和易于随时调整泄力的绕线轮。远投竿完全可以做到细线博大物,但是需要合理的配置及较高的控鱼技巧。
7 J! f* ~6 y% t7 [6 s0 {3 Q! ? 6:远投竿钓组的配备 1 g$ e: I4 F) m+ j l
1)前导线+ @2 ?. C' @1 ^! m8 Q% j6 T( x$ S. h
远投的爆发力配以30号铅锤的重量在出线瞬间足以使4号线甚至5号线被切断线,为了避免断线,有的钓友会选择6米左右的更粗线径的一段线做前导线,又称头线,为的是其能承受投竿时瞬间的爆发力,而线径较细的主线依旧可以保持较小的阻力和较快的出线速度。, f8 @3 @6 o2 L" \5 t2 } d0 d
2) 铅锤
6 F' V9 K/ ^ ~$ ~8 y( [" E2 k! \ 水下为石底时建议使用水滴形铅锤,阻力小,不宜挂底,缺点是易陷入泥中。
! |* B' O* r* z l. F. ?4 z 水下是泥底时适合使用扁形铅锤,不易陷入泥底,缺点是遇石底易挂底。
- m0 j# ^6 x: G- | 3) 串钩线组
/ N6 [# C0 S# a+ \" v 以12号串钩线组为例,主线一般为5号,绑钩子线为3号,串钩主线过细,难以承受30号铅锤带来的爆发力,越小的钩其子线和主线的线径也会相应减小,反之亦然。
. ?# O3 x3 p1 L4 j2 v) P 4) 主线的选择' d7 d8 j2 f! V& }2 L% `7 _
尼龙线是较为普遍的选择,但是由于承受力有限无法选择更细的线径,为了减少线径带来的阻力,很多海钓远投钓友已经开始选择编织线又称大力马线(Dyneema),编织线的缺点是自身弹性不足,靠自身拉力抵御大物带来的冲击力,配备编织线需要远投竿的调性良好,绕线轮的性能良好,对钓手的控鱼技术相对要求较高。, i- V6 C" j9 _! k5 I
第三代编织线又称PE线是多股编织表层挂胶,优点是拉力强,耐磨,缺点是依旧缺乏延展性,但是对于中鱼后信号的传递衰减较少,较为灵敏。由于是新品推出,价格不菲,性能尚有待市场检验。- l) Y/ D! {9 L8 H6 n, u
5) 远投轮的选择
, f% t% w: O. ^& F. Z2 d! g! d 市场上专门设计的远投轮较少,许多品牌的远投轮只是杯形稍有变化,达不到远投的要求,而国内生产的远投轮多为外贸订单,在国内市场鲜有见到,国际品牌的远投轮价格不菲,钓友可以放宽选择,考虑杯形与远投轮相近的即可,6000-8000型号的绕线轮由于杯头较大,出线较快,也能够投出较远的距离。
: l! M: u: h' F# I5 j7 e ~ 6) 远投竿的选择; `/ e' J0 n- Z" ? @( w
远投竿的选择应当因人而异,一般长度在3.9米-4.5米为宜,太短不适合远投,过长则会由于竿身自身重量带来的阻力达不到远投的目的。选择竿长要根据钓者自身的身高,臂长和体能,通过一段时间的投竿练习后,钓手的爆发力和臂力会有显著提高,投竿技巧日渐纯熟,对投竿的性能会有进一步的要求,这时候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升级投竿。! t, H4 U- d; @
选择远投竿的硬度以30号(锤负重30号)为适中,过软则弹力弱,过硬则需要较强的爆发力才能发挥投竿的弹性。 7:远投竿适合垂钓的水域0 I4 o% d9 {* X2 J3 W5 g/ t2 w
海边,或者大型淡水钓场
! N# }. l3 S- @5 u6 F4 f3 }( @ S, n5 ^) \1 c/ `+ J: D: ~ E2 ?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