; Z l" W( z1 d6 l$ }. D! ^5 l6 @) X7 R5 s8 e& y6 m# D; I! P! R
重矶钓季与目标鱼2 r. Q3 R; v3 ?' t
, T$ P2 u7 i2 f+ r
6 S8 Q- A3 P' j. g9 E理论上打重矶是没有季节之分的,只要风浪许可,任何时候都是钓季。以日本为例,夏天当然是打重矶的盛期,但冬天也一样有人玩。日本某杂志还报导过有个叫做左藤守的钓具店老板,从10月直到来年的2月,几乎每个周末都要上礁甩竿,结果被他钓到了二十几条大石斑,重量从二十几千克到四十几千克不等!" H' V5 h% p. O
2 I9 T9 t0 A: ], u4 Q3 t c
台湾地区也是,春末到秋初之间玩的人比较多,冬天玩的人就相对少了,这跟气候、海况有关。但实际上,鱼获量在季节上体现的差异并不十分明显,惟一较引人注目的是,每年4月到6月之间比较容易碰上短时间连续中鱼的状况,且被钓获的母鱼几乎都抱卵(应该是为了产卵才靠岸的)。
3 K3 z# ]8 w& R" `- y3 z0 d' x
3 I7 J4 |# c# Y, g; i
- Z/ w. I" s# s
/ `% F3 i8 w& S, S打重矶的对象鱼
+ e D: e( A @% M" I" v" j
, z' g% x. Z7 c; ~; H说起来倒也不难想象:只要是能吞下钓饵的鱼种都有可能上钩,因此如石斑类、笛鲷类(红槽、花脸等)、牛港类、薯鳗、魟仔、沙鱼等都颇为常见,甚至还有人钓上过章鱼、猪哥、黑毛、雀鲷、虾姑……2 `0 B4 K& X+ p
8 u! b2 e$ B$ L" c8 }1 u2 w在钓场选择方面,既然称为重“矶”钓,当然就得在岩石(或珊瑚礁)上下竿了,但却不是任何矶岩海岸都能玩这游戏——至少得要有恰当的鱼可钓才行吧!环境是否适合、搏鱼和起鱼方不方便等条件一定得一并考虑。
8 C5 V6 _ k1 A. l4 z( ?3 R4 f2 F% o& a9 I) P! p6 p
" u5 e" L: g/ M
选择钓点的基本原则' j0 h6 f1 X' k, x
" O4 Z+ _- f& Q4 K$ l0 M
1.大型鱼几乎都在深水域活动,在平时玩儿浮游矶钓的那种10米以内的海岸,想碰上好收获可说是机会渺茫。但水太深也不合适,因为途中出现意外的可能性很大,同时因为母线太粗,卷线器容纳量有限,搏鱼时会非常不利。所以最好找深度20米以上但不超过50米的地方下竿。
3 p4 y# S7 O8 m/ w" |7 Z9 d' l" L
/ Z7 ?. C+ y+ s5 K9 \4 }2.海底起伏剧烈,有大型沟崁、暗礁、洞穴可供巨鱼躲藏的地方,绝对要比平坦单调的地方有希望上大家伙。- I" p' e1 W& Q, @/ v1 X# D q
- i* ~, @. \. M
3.鱼类活动跟潮水的关系十分密切,钓重矶更是要靠水流带走饵的味道、引来觅食大物,所以钓场必须有很强的潮流。对于那些动也不动的一滩死水,你就不要有什么指望了。再者就是要观察黑潮的动向,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技巧。一般来说,黑潮越接近陆岸,钓况就越可能理想。
Z$ w% |9 J5 p" ]* B5 }5 }1 {. l3 Z8 |5 Q: G
4.为了下竿、搏鱼和起鱼的方便,钓座应为陡峭且有恰当高度者,坡度缓和的“拖坪”不行,高度达两层楼以上或低得不到2米的位置也不适合。
/ [& E0 {/ e# u$ b0 i+ `
. z8 K2 O2 R, m3 t3 g5.有众多杂鱼之处,通常要比场面冷清的地方有利。许多重矶客都说,当他们利用等待的空档玩浮游矶钓时,假如鱼群忽然全部消失,那么接下来就很有可能看到一块“暗礁”浮起——当然那不是真的暗礁,而是那种硕大无比的巨物,它就是因为受到各种小家伙抢食的刺激,想跑过来看个究竟的!
/ T/ d T2 q6 W3 m1 ^
; s# j; H/ B; Y9 q# K5 g
# r& M3 b" ]9 r! H
. |) i; J$ W( G' d' m8 {重矶装备与技术
$ g0 ?8 p; X1 x0 q7 L/ c4 A! E8 V( D' j( k
重矶钓到底有多“重”?若从鱼获物大小来看,一、二十斤算小玩意,三十、五十斤勉强够看,六十斤、八十斤是标准大物,九十几到上百斤的怪物也绝非不可能!那从装备的份量来看呢?# L3 t% v9 D: p) ]8 E- e
2 k' g4 b" ^' q$ O# a' G6 m# u* |
一支2号矶钓竿大约200克左右;一柄重矶竿却动辄2千克;浮游矶钓卷线器重量也大约200克;重矶力撸却要超过1千克……3 `& U$ B3 I$ p
* m0 N8 [) n! b" S( F钓饵方面,打重矶最普通的材料是整尾约半斤重的新鲜***(zhadan)鱼或飞鱼,挂的时候将钓钩穿过饵鱼背部或腹部均可,但需注意:掠食者吞吃小鱼时,都会采取头部先入喉的方式(以免被鱼鳍鲠到),所以应使饵鱼头部朝向外面、尾巴朝子线方向,并用橡皮筋将饵鱼尾巴和子线绑在一起,以免造成大物吞饵不便或只咬掉饵鱼而未碰到钩子的现象。
# E+ Q+ A! [" d5 a
( a& _4 T- |: }5 |: f假如现场能钓到小白毛、大雀鲷、小牛港之类的活鱼,那更是大好的钓饵;用这类家伙就不必绑橡皮筋啦,反而应尽量减少伤到鱼体的机会,钩子只穿在背鳍前端的肩头就行了,然后趁它活力四射的时候迅速投入标点。
9 J" w" X1 [# B7 h* U
2 K& U4 m- A+ |除上述钓竿、钓组之外,打重矶还需要若干辅助器材,包括一个附有缓冲弹簧的不锈钢竿架、一个用来卡住竿尾孔的快速头、四条防止竿架左右倾倒的固定索(可以使用登山绳索)以及一根系在竿柄上的失手绳。% S3 z. g8 j$ A; }8 k+ N
( o1 |- M- c: }5 c7 B% ?' N, ^) c这么多的东西会不会有一点夸张?当然不会!
# X" q( O- ]% J# P9 ]6 |7 _1 F0 X/ M# U
举例而言:曾有人不相信鱼的力量有多大,因此只选用 1.35mm 直径的钢丝中继线,在中鱼的时候,那49股钢丝却在瞬间爆断,断口犹如开了花的麻花一般!至于竿架被拉弯、变形更不是新闻了,还有人因为岩钉打得不确实,钓竿被鱼拉得拔地而起,差点连竿带人一起拖下海去!
0 q) u8 X: F- O! o' Y+ f$ @6 {: C4 G
- Y3 w- c Q) I所以,打重矶最大的技术点乃在安全维护方面,这一项搞定了,其它问题就都好办。6 z, f/ t# w, j# F# |! A8 E
) W3 ]( U* ?. s f7 ]1 w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