刮底”就是个典型的 “简单却复杂”的 实例。看起来是很简单,却始终让人总是无法完全掌握。日复壹日,年复壹年,长久以来,它已折腾了壹代又壹代热衷于在大海中博弈的 人们了,它壹直在挑战着人们的 耐心。它让海钓人从海钓中获取无穷欢乐的 同时,却又不得不无奈地捎带着几许苦恼。每次出钓,不仅要不惜体力带足铅坠,还得无休止地接受铅坠刮底的 烦扰。被惹急了眼的 钓鱼人们,往往就会迁怒于铅坠,不分青红皂白地把刮底的 罪责,毫无根由地全推到了铅坠身上,以至对其是爱恨相加。% V, K1 r6 S- q0 p% Z2 b
其实,铅坠有什么责任呢?它们都是人们按照自己的 意愿制造或选择的 ,它们也不愿被刮,铅坠是无辜的 啊!还不都是海底惹的 祸!
3 ?5 X$ E f9 Z/ w+ F( c要不是海底那些可恨的 石头们,铅坠能刮底吗?然而,海不“坏”,鱼不爱。有很多鱼类,譬如:黑 、六线鱼等根鱼;以及那些被誉为高智商的 主儿们,譬如:黑鲷、黄鳍鲷、真鲷等,还专门喜欢在那些礁石突兀、沟壑交错的 “坏”地方徘徊。因为,只有那类地方,才有其“众里寻他千百度”的 “尤物”。并有利于它们借助礁石、海沟等地的 巧妙掩护,干尽偷猎的 勾当。于是,长此以往,人们与其说不得不接受,倒不如说不得不忍受这样壹个现实:“舍不得铅坠钓不到鱼”,真是让人无奈复无奈!
! S! E* }5 k: i$ M* S那么,在诸如“把海底弄平”此类的 遐想只能属天方夜谭的 情况下,也就只有“刮底从铅坠抓起”壹条路可走了———发挥人们的 主观能动性,按照自己的 意愿改造铅坠,使其更能适应严酷的 海况,尽可能避免太轻易地葬身大海!1 @, W. w0 P' s# k- D' I6 i
多年来,笔者和众钓友壹样,也备受铅坠刮底之苦,于是,便“奋起反抗”,与其展开了“不懈的 斗争”,穷个人之力,做了大量的 探索,力求攻克这道长期困扰钓鱼人的 难题。本文权作壹个项目小结,向众钓友做壹次汇报,仅供各位有着共鸣的 钓友做做参考。早日告别那些本不该归属海钓的 苦恼,于海钓中尽然获乐。* o% S: k7 u- Z
壹、何不改变壹下铅坠的 外形* \; U8 `" o; `# D2 O
每每为铅坠刮底所困,首先就会想到,惯常在渔具店所售的 那些铅坠臃肿的 体态,以及它们遭遇海底礁石狭缝的 可怕情形。于是,就想自己动手,做壹番改进铅坠形状的 尝试,以便让其变的 苗条壹些。7 o; D. t5 g+ G/ c
要进行这项尝试,首先需要解决壹个灌注铅坠模子的 问题。模子的 材料通常有两种选择,其壹是石墨块;其二是滑石块。相对来讲,前者材质更为细腻结实,形状也更为规矩,但不太易得到,价格也相对较贵。所以,我选用了后者。
1 Q) g) c# }) G制模的 粗略步骤如下:& {; t: M# c+ X- X2 l% \
(1)通过切割和打磨等工艺,将形状不规则的 原料滑石块,加工成长宽厚相等的 长方形滑石块。每副模子需要两块。
& o ~0 z' U0 H# x) _/ h( g) ?(2)在每块其中的 壹面均匀地涂上紫药水,晾干。
5 [8 O' r( c7 c: w# B P: [; y" z7 g(3)划中心线和轮廓线,注意,两块模料的 中心线壹定要画的 十分准确。3 \6 D% C9 i' U1 v& C
(4)用雕刻专用刀,仔细地按照设计图进行刻制,刻制过程中,要注意经常进行深、宽和长度的 测量。最后,用研磨棒将模的 内部研磨光滑。3 P- c8 Y* Z- d0 [$ w' g+ S
(5)刻制灌铅槽。对长扁形的 铅坠而言,最好设在顶端,否则,极易造成缺铅。3 S1 L8 O5 }4 M/ G7 |
有了模具,我们就可以很方便地按照自己的 主观意愿,随意地改变铅坠的 形状了。笔者设计制作了细长、扁长、圆柱等多种形状的 铅坠,并进行了防刮底效果比较。结果,都比原来的 “胖胖形”效果好。其中,尤以细长形和扁长形为佳。相对来讲,细长形防刮最好,而扁长形则可把铅坠做的 更大壹些。大概的 尺寸是:长15-18cm,宽5-8cm,厚2-3cm。平面形状均呈长椭圆形。
' I* E2 t( q4 q7 }二、何不改变壹下材料% s% l0 U. \" p5 r& A( ~( f9 h
铅坠,顾名思义,就是铅制成的 。铅的 特点有三个:较低的 熔点、质地较软、密度较大。过去,我们总以为,“软”有利于防刮,确实,用得久了的 铅坠,哪个不是伤痕累累、皮无完肤?!也就是说,当轻微被刮后,较软的 铅坠表面,可以作出壹些牺牲,甘心情愿地被划壹道,借此逃脱葬身大海的 厄运。然而,实际上,撇开海底的 因素不谈,单从铅坠自身来讲,导致其被刮的 元凶,恰恰就是太软的 表面。如果,海底的 礁石十分光滑,即使铅坠很软,被刮率也不会太高。问题是,海底的 礁石上,贝类海洋生物密布,譬如:海蛎子、海虹、小海螺等,贝壳都十分锐利,尤其是那些破碎了的 壳体,更是锐利无比。软的 铅坠,壹碰到这类东西,极易“粘”上,壹“粘”即刮。这壹“粘易刮”现象,直到将同壹形状的 铅坠和铁坠,进行了壹番实际使用比较之后,才幡然领悟。那么,在解决铅坠刮底时,选用较硬的 铅坠材质,便又是壹条途径。
& N; p1 p) c/ h! I4 G9 m目前,市面上出现了壹种铸铁坠,表面较硬,而且,价格也较为便宜。但是,这种坠子想按照自己的 意愿进行加工会比较困难。另外,铁的 比重比铅要小,在海流较弱的 海域也还可用,在海流较强的 海域,就会有点力不从心了。
) s; ]. @7 B/ O* O8 s: u锡铅合金也是壹种很理想的 铅坠材料,其具有较大的 比重,硬度也要比普通铅高出不 少。目前,市售的 “铁板”拟饵,就是这种锡铅合金制成的 。制成细长或扁长铅坠时,最不易变形。
u$ M% I$ ~9 r5 X; z% r" `三、何不改变壹下表面
3 Q( n3 m1 _2 A( W5 f3 Z% b. G很早以前,我就做过壹个实验,就是在普通铅坠的 表面涂覆壹层弹性的 聚氨酯涂料,时间和实践都证明,这样做可有效地降低挂坠的 概率。原因是这种涂料不仅表面富有弹性,而且,在水中很滑,特别适合用在刮底严重的 海域。但是,因这种原料较贵,又因是双组份的 ,所以使用起来不太方便,少量配合浪费较严重,因此后来我又进行了下列试验:
% ?$ v2 l }: l% f, d(1)在铅坠表面涂壹层高分子涂料,效果不错,但要涂多层,才能达到要求的 厚度,比较费时。3 n+ m f1 m. b2 t' \; Z
(2)在铅坠表面套壹个乳胶套,即渔具店所售的 乳胶鱿鱼拟饵,防刮效果出众。有的 还带有荧光色,在水较浑、较深和光线较暗的 水域,具有较好的 引鱼效果。问题是,铅坠必须和胶套大小配套。较适合100-150克的 水滴形铅坠。
/ h- l9 {: P& I5 V(3)在表面贴壹层镭射塑料膜,这种膜通常为银色,壹面带有不干胶。但若将其直接贴在铅坠表面,牢固度就会欠佳,因此贴前,需在铅坠表面先喷壹层漆,待充分固化后再贴。同时,贴上膜后,最好再在膜表面涂壹层透明度较好的 漆,譬如聚酯清漆。还可用各色荧光清漆把表面装点成不同的 颜色,以备用于不同的 鱼类和钓场。譬如,在水色较浑、光线较暗、水较深的 场合,钓取某些鱼类,尤其是掠食性较强的 鱼类,这种膜防刮的 效果就很好,其较为适合带有平面的 扁平状铅坠。现在,很多市售的 “铁板”拟饵,就是这么做的 。6 p0 I$ C2 v- k: r( C1 ?9 ^) S
四、其他防范措施' \& e% |+ U1 q0 n3 `
铅坠不是造成刮底的 唯壹因素。其实,很多时候不是铅坠刮底,而是架子线、子线或钩子刮在礁石或其它东西上造成的 ,尤其是那些附着在礁石表面上的 贝类海洋生物。因此,防刮,是个“综合工程”。- C; @& {9 x* |
在海底构造比较复杂,刮底严重的 海域,除铅坠外,通常还可采取以下防刮措施:
8 m0 @5 C! p; x+ _- f(1)采用较粗的 主线,并且,主线和子线的 粗细比例至少控制在2:1,即,壹旦子线或钩子刮住,便可将其拉断,以保铅坠。
* F4 N9 U) x2 j2 B3 X8 X3 j(2)钩子采用钩尖内弯型的 ,譬如,依势尼等钩型。钓饵装钩时,用饵把钩尖遮严,万不可漏在外面。# o, A5 M8 f6 l5 P9 n; s1 u" A& n
(3)架子线可采用包塑钢丝线或碳素线,这两种先线体相对较硬,不太容易缠绕在礁石上。6 q9 N, O) g1 x7 I0 Q6 o
(4)在刮底严重的 海域抛竿时,尽可能顺着海流的 方向抛,以防钓组在海底移动时刮住。如抛竿方向不理想,补救办法是先将竿子握在手中,铅坠到底后,间歇的 提离海底,直到与海流方向壹致后才放下。7 H Z l1 D1 `1 w5 J3 Q
(5)壹旦刮底后,可将线利用竿子的 弹性用力绷紧,然后,猛然松线,利用钓线的 回弹力,将铅坠弹出。若不行,就干脆放在海底不去理它,稍等片刻观望壹下,有时是会被海流冲得又不刮了。这种概率不高,但也是会碰到的 。. T J1 o3 b' D+ k6 r7 t
(6)出钓时,多带几种不同重量和形状的 铅坠,根据海底的 状况、水深和海流强度选用。譬如:水不深,海流又不急的 海域,应尽可能选用小壹点的 铅坠。此举也是解决刮底的 壹个很重要的 方面。
* [2 Z2 Y3 X" u上述只是笔者自己的 壹点浅薄体会,仅供钓友们参考。1 b6 a( h9 J& L$ K+ ?9 P
! _' [9 z. j" x* Y. i. x- t* W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