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鲋属鲷鱼目,学名黑鲷,俗称海鲋、海猴。山东沿海对体重250克以上者,也叫“黑加吉”。为近海珍贵鱼种,经济价值较高。3 ~( F: C; f$ S$ u
) M) b) `5 ?4 a% _: _ 海鲋在海钓中,是稍感难钓的鱼种之一,但若能掌握其习性及活动规律,也较易钓到。现对海鲋的钓法浅谈如下:+ v5 j3 G1 M3 J0 ~0 |) }$ K
海鲋有春秋两个钓季,春钓时间较短,一般在5月份(立夏前后)至6月末(小暑前后)近两个月时间。此时为“海鲋”产卵期,一般身长120毫米至150毫米,体重100克左右,多游弋在有碎石和海藻的浅水中,因此,钓春海鲋要选择在沙滩、碎石交杂的地方,水深不易超过2米,“海鲋”因产卵不喜风浪过大,风力在四级以下为宜。春“海鲋”虽然有时也能钓到500克甚至以上者,但钓期较短,数量也较少,仅做上述简单介绍。下面重点谈谈秋钓:
& M$ Z! Z. }" B) g 一、秋钓时间较长,一般在8月中旬(立秋后)至11月下旬(小雪前)近4个月时间,此期间为海鲋生长期,当年小鱼至11月份可由几克长至150克,上年“海鲋”则可钓至250至1000克以上者。1 Z' r. b1 h( X
二、海鲋喜群居,少则三五成群,多者数十百条。游性活跃,游速较快,无固定聚居点,喜欢在风浪中和风浪后的沙滩浪花下觅食。风平浪静时则游速较缓,觅食较少,多匿藏于稍深的水下暗礁旁或海藻中。因此,钓海鲋要选择在风浪前和风浪后的较短一段时间(一般1~2天)。沿海渔民有句谚语:“抢风头,抓风尾。”这正是钓海鲋的最好时机。海鲋虽喜风浪,但也不宜过大,超过七八级风,海鲋即进入深水,不易钓到,最好为四~六级风浪海。
+ ^3 J5 f: I5 }- ~7 ~ U/ w; W. g 三、钓“海鲋”要选择在沙底海域,不要在礁石堆、圬泥和海草中钓,有条件者可在堤坝上或20米处即为沙滩的礁石上钓,无堤坝或礁石,可在浅滩上,随着涨落潮的潮刃钓。大风浪过后,最理想的钓点是窝风的海湾,海鲋为避风浪过大,往往会窝在背风的S型湾中,也能找到这样的钓点,会有较丰厚的收获。
. L' q8 Z0 v2 b* K( x 四、钓海鲋有手竿和甩竿两种钓法:手竿多在堤坝边、礁石旁垂钓,因受距离所限,一般收获少,钓到的鱼也较小,不做详细介绍。甩竿钓是钓海鲋的主要方法,甩竿可在扇面形的范围内,远近距离不等的多点授钓。在一般的情况下,要求尽量甩得远一些,待砣和钓饵落入水底后,稍停,即断续地摇动绕线器,慢慢地把砣和钓饵拖回,如鱼未上钩,再甩出去,再收回,往复拖动,使钓饵受到水流的冲击,不断摆动,呈活饵状,“海鲋”喜食活饵,会很快追来吞食。一旦上鱼,则继续甩至或拖至上鱼点,不要忽远忽近忽左忽右投钓,因为,有鱼吞饵上钩后,会引来其他的鱼,在上鱼点附近游动寻找钓饵,甩得准确,动作快,会连续钓到,否则,鱼群就会游开离去。此种钓法叫“拖钩钓”。“拖钩钓”要手把钓竿,手感灵敏,反应迅速,海鲋上钩后,会连续猛烈地拽动钓线,要迅速刹钩收线,中途尽量不要停顿,以防脱钩。把砣和鱼饵甩出落入水底,收紧钓线后,不再拖动,利用水中暗流冲动鱼饵来钓,鱼上钩后,竿梢会不停摆动,即可迅速收竿,此种钓法叫做不拖钩钓或者叫呆钓。不拖钩钓,依靠目光观察,要注意力集中,发现鱼竿抖动,要迅速拿起竿刹钩,但就动作而言,却显稍缓,不如拖钩钓一气呵成。此种钓法适合一人多竿,但单竿上鱼率较拖钩钓明显为低。
( g& r: N: ?. w6 \6 g4 n 五、甩竿是钓下水鱼,钓钩应拴在砣的下端,随砣而至水底。一般可拴相距200毫米左右2只钩。钩线要长一些,钩线长,钓饵被水冲动的幅度和范围就大,钓鱼的效果也就越好,一般的可在250~400毫米之间。钩线直径以0.35至0.4毫米为宜,过粗则在水中摆动僵硬,效果不佳,过细则不牢固。
: [4 O) g( Q: N' \1 I, x 六、夜钓海鲋钓效也较好。“海鲋”夜间喜溜边,顺着堤坝或礁石游动觅食。用甩竿不要甩得太远,甩出堤坝或礁石七八米即可,用手竿可顺着堤坝或礁边,垂直将钓饵放入水中,待沉底后,慢慢提至半水,再缓缓放下,再提起,反复提钓。夜间提钓,在风浪后,往往收获颇丰。
( C, U& K( E# {, _8 u+ _ 七、海鲋食性较杂,喜食牡蛎、贝类、虾类及沙蚕等。常用的钓饵主要有两种:一种是生长在海边沙滩中的白虾,俗称“极虾”,是海鲋非常喜食的饵料,上鱼率较高,但其皮肉薄脆、易破碎不连钩。另一种是“沙蚕”俗称“海蛆”。“沙蚕”中以退潮后海边酥石中挖取的“扁蚕”为最佳,上鱼较快,但挖取不易,故用者较少,使用较普通的为退潮后在沙滩中挖取的“管蚕”,挖取容易,钓效也较好。
; P2 S$ K" T& P 这里所谈均为岸钓钓法,船钓与“岸钓”大致相同,风浪海是钓海鲋的最好时机,但船钓出海困难,风平浪静或少风浪,船钓虽能出海,海鲋的渔场却不易找到,很难钓到海鲋。因此船钓专钓海鲋者较少。* h2 `7 U0 [$ t( U; r5 x& ]. D- @
) u- ~* [" B9 B/ Q" R
$ y: b6 }! H; {4 D' `6 a) d
海鲋是喜欢成群的在50厘米~3米的浅海边上乘流觅食的一种鱼。这些鱼觅食的特点是,一旦发现鱼饵边立马留在附近继续寻觅。) c# F1 m6 H$ M! J0 M9 M- u3 F
海鲋很机警, 身体比较小,所以对嘴边的子线很敏感。海鲋上钩后,一般是含住鱼饵,不立即吞食,二是往一个方向拉钓组,走了一段时间后又放开,再吞食,再拉走,再放开,如此反反复复,直到把饵折腾掉。所以在这个时段提竿的话,中鱼的成功率就只有20%~30%。提赶快了,钩不着鱼,慢了,它会把钩吞到肚子里,让你上鱼了摘钩也不方便。
" `) R( z( u6 O" v& a 也不是没有解决的方法。可以提高钓组的灵敏度,因为是浅水,所以可以针对水深采取固定式的钓组。如果是新手,对钓组的手感不足,可以在固定好阿波的位置后再将上面的棉线结向上调整5~10厘米左右。' A- A! d( A( A2 j2 Z% h
垂钓时发现浮标下沉后,先等2~3秒再向反方向轻轻的提竿,速度要适中,力度不大不小。提到浮标动了后松手,浮标会在恢复位置后轻顿一下,如果浮标象箭一样斜向下沉,那么1~2秒后就提竿吧,轻轻反方向拉竿,鱼不会轻易松口。当然你提竿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鱼又松口了,你可以再重复一次逗鱼的过程。. \" U$ h) v+ t" c! L0 y
需要注意的是,不要放太多的虚线,这样不方便逗鱼。如果让主线贴着水面来收竿,就可以利用水的阻力控制力度。如果你掌握不好提竿的力度和速度的话,在浮标入水后就要反水流方向收好虚线。钓饵最好是沙蚕,饵要少打。2 P6 N$ `( X3 U+ g( }1 _! G
如果只钓海鲋,有两个地方是比较理想的。一是乱石底。要找水深在1.5~3米深度的地方。二是沙滩底。50厘米~1.5米,找水流交界处。这两个地方的共同要求是水不能太清\。
' C$ m7 x7 N3 |
' o# Z& L7 r/ E+ H/ G8 n' n* ^) k7 ]3 a
" y" J. C4 u% z2 h, A% }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