守钓鲈鱼技巧,详尽的装备及钓点指南
引言船上“守钓”,也叫“抛锚钓”、“抛锚定位钓”,其主要特征是钓船抛锚或挂系定位,钓组中铅坠触底相对定位。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船钓法,也是目前钓取鲈鱼用得较多的方法。
钓具配备1.钓竿:鲈鱼的性格特点是“凶猛”,上钩后的冲击力大,稍大一点的鲈鱼,没有两三个回合,很难将其制服,稍有不慎,就会发生折竿断线的悲剧。故,在钓竿选择用上,应遵循以下原则:
(1)宜软不宜硬,除了在水深流急的钓场用80—120号竿子外,50—60号用的最多,相对软一点的竿子,当鲈鱼猛然摆头下潜时,可有效发挥应力缓冲作用,减少断线和脱钩的几率;
(2) 宜长不宜短,因鲈鱼“守钓”钓组多为 “双浮钩钓组”,总长度有时高达1.8米,若竿子太短,抛竿不太方便。另外,鱼接近水面时,竿子稍长一点,更易于操控。垂钓时,我们有时会遇到这类情况,鱼快接近钓船时,猛然发力钻向船底,这时,在控鱼上,长竿就能体现出一定的优越性。一般2.40米船竿用的较多,若再长,也会有某些不便;
(3)插节竿优于振出竿,尤以双节竿用的最多,这类竿子的特点是导线环是固定的,使用过程中不宜产生位移,另外,插节竿的导线环一般都具有防缠绕作用。
2.绕线轮:旋压式(也叫纺车式)和双轴式(也叫鼓式)都可用。前者的特点是可近可远,作战半径相对较大,抛投时不易乱线。后者劲大,更适合于深场,缺点是远投时绕线轮的转速极易快于出线速度,当泄力钮调整过松或抛竿用力过猛时,极易发生“齿隙”,造成乱线,铅坠越大,越难控制,故,使用这种轮子时,钓组宜钓船近前入水。两种轮子一般都用3000—4000号,深场用5000—6000号。
3.钓线(主线):多采用3—6号PE线(即聚酯线),与传统的的尼龙线相比,PE线具有强力高、柔软、出线顺当、不易打卷、灵敏度高等优点,由于线径较细,水阻较小,可有效防止钓组在强海流中远飘,使用相对小的铅坠即可将钓组顺利降至海底。
4.钓组:鲈鱼多数情况下离地索饵,故通常采用“单浮钩钓组”或“双浮钩钓组”。“单浮钩钓组”子线固定处离坠0.5—1.0米,子线长0.8—1米,钓棚根据鱼的泳层适时确定,根据潮汐和海流的变化及时调整。
一般规律是,涨潮低于跌潮,海流强时低于弱时。“单浮钩钓组”的特点是不易乱线,水中阻力较小,因此,适合海流较强的场合和远投。“双浮钩钓组”下钩通常固定在铅坠上方0.3—0.8米处,上钩固定在下钩上方0.6—0.8米处,子线长0.4—0.6米,故特别适合在鱼疯狂咬钩时快攻,常可“一箭双雕”。
钓棚范围较之“单钩钓组”更宽。不足之处是较易乱线,不适合远投,且抛竿时最好采用荡投或撇投,以使钩和架子线在入水时就处于分离状态。因在水中的阻力相对较大,亦不太适合强海流场合。子线最好采用高透明度的碳素线,这种线线质较硬,不易乱线,耐磨性和隐蔽性优异。粗细以5—7号为宜。架子线,可采用钢丝线,也可采用尼龙线或碳素线,以8—10号为宜。
子线与架子线的链接,可用钢丝天平,也可用支形转圜,一般海流较弱时用前者,强时用后者。钩子为18—22号,以鲈鱼专用钩用的较多,钩体最好是亮色。在海流较弱的时候,可在靠近钩把处(5-10CM),加一粒小的浮球,以便将钩子浮起来。
鲈鱼钓组的铅坠不宜太大,以刚好能使钓组在不远的距离内降至海底为好,这样,钓组下降就不会过于匆忙,以留给鱼儿更多的反应时间,增加途中截饵的几率。最好能将铅坠涂成鲜艳的色彩,以便引起远处鱼儿的注目,增强引鱼效果,尤以银白色、金黄色、荧光红等色为佳。
钓场及钓点的选择在一个城市,什么海域,什么季节能钓到鲈鱼,多有经验可鉴,有规律可循,初学者获得钓场知识的捷径,就是多向老钓手学习,最好跟随其进行海钓实践。另外,在一个钓场内,也不是任何一个地方都能钓到鲈鱼,还有个再找钓点的问题,这是垂钓的基本功,是能否钓到鱼的决定性因素。好的钓点大致有以下几类:
(1)海流中,鲈鱼是趋流性鱼种,素喜在海流较强的海域游弋和索饵,故,“找鲈找流”乃钓鲈第一经。防波堤、岬角或海岛等,往往会由于堤体等对海流的阻挡,在顶端或侧面的背流处形成一股较强的海流,常是鲈鱼较为集中的地方。
(2)沉船,最容易出现奇迹的钓点;
(3)海水养殖栏的栏架头,插入海底的栏桩,长满了大量海洋生植物,鲈鱼有沿栏桩索饵的嗜好;这几类地方一般鲈鱼较多。
页:
[1]